![图片[1] 第二天:10.20丨心得丨这3样东西,比干货值钱100倍! 老秦](https://wz.laoqinbk.com/wp-content/uploads/2025/10/20251020164505811-未命名.jpg)
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组建了一个社群,大家会在群里互相交流和沟通,一问什么产品能落地?谈天砍地的,说什么的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见解都是建立在自己收集的资料里面,收集了多少知识资料应该有几个T了吧
![图片[2] 第二天:10.20丨心得丨这3样东西,比干货值钱100倍! 老秦](https://wz.laoqinbk.com/wp-content/uploads/2025/10/20251020153345132-image-522x1024.png)
01. 干货通胀的时代
咱们得承认,现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干货,各种项目拆解,引流教程,变现玩法,多到你根本学不过来。
免费的公众号文章,几块钱的课程,几百块的训练营,遍地都是。信息就像洪水一样,把我们每个人都淹没了。
我之前也是总会收集很多干货,会员冲了又冲,看到一篇好文章,马上收藏,看到一个新产品,赶紧保存。总觉得技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没坏处。
但结果是发现很多视频的内容都是有错误的导向,和内容,因为早期根本就没有评判产品落地性的风险,这个产品需要多长周期,每天花多少时间,产品的落地概率有多少?没有把自己的标准降低,我们一定不是出类拔萃,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水平,50%就很ok了
我不说特别聪明,不说特别笨,但我们有的是时间和执行力,先天不足后天来补
02. 比干货更稀缺的,是“圈子”
一个人刚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最难的不是找什么样的产品,也不是找什么样的技术,因为市场上会有很多人贩卖产品和技术。
只要你能知道的,一定有人去卖,只要有人去卖,那这就是我们的渠道,之前我们是不停的去找产品,就和小猫钓鱼一样,今天看见蜜蜂追蜜蜂,明天看见蝴蝶就去追蝴蝶。
因为现在知识和内容都很泛滥,真与假都很难分辨,也有很多同行朋友圈儿p点儿图,就开始做营销。
就算自己接受付费,保持着希望和期待,信任了一次又一次,换来的都是一堆教程和课程。
自己到头来一个人对着电脑,可能搞了半个月,文章没人看,视频没人点赞,产品没人买,一分没搞到不说,还浪费了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自己没有结果,去抱怨两句吧,找自己付费的这个导师,还总说我这样不对,我那样不对,让我继续看课程。
去年我也搞过一次群聊,我记得当时有个小伙子花了大几千买了一个课程资料去准备做本地探店视频,设备都买齐了,第1个月兴冲冲的去跑了十几个店儿,视频也剪了二三十条。
结果,流量惨淡,一个想合作的商家都没有。他在群里发了句牢骚,说感觉自己就是个小丑,想放弃了。
他问商家,商家就是说让他多发多看教程,说发的量不够,他又坚持了1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如果是你,你还能扛住不?
他来找我,秦哥你知道怎么回事不?我回复我又不是做这个赛道的,但是我这边有人事餐饮的老哥他做这个做的不错,我把这个老哥拉进群,帮他看了一下,原来不是视频内容的问题,而是没有加本地热门的标签,然后发了几个对标账号让他去模仿。
后来小伙给我在微信上聊,说他本来真的扛不住了,看到我这么帮他,这个大哥还愿意拉他一把,才有劲儿继续发,后来他调整了方向,现在每个月靠探店接单,稳定能有万把块的收入。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看课程吗?一定是自己跑在一线走过的经验,如果这个大哥没有这个经验,这个问题永远发现不了,小伙可能面临的是放弃
如果我不靠谱,给他介绍的这个人也是半桶水,必然也是说的无用功
你说这个是这个事不能做吗?不是的,是你找学习的这个人不靠谱,没有奋战一线的经验,只是一个课程,他也只能围绕着课程的框架给你讲解、
所以人对了,事才能做明白,逻辑循序不要搞错了
03. 比产品更值钱的,是“经验”
想落地产品,或者看一个课程,只能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而经验,解决的是“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这完全是两个维度。
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AI绘画很火,市面上99%的干货教程,都在教你怎么用Midjourney,怎么写关键词。这属于“术”的层面,是产品。
但有个认识的朋友,他看到的不是这个。他发现很多小公司的老板,根本没时间去学这些复杂的软件。于是他干了件很简单的事。
他找到本地一个做广告标识的,跟老板谈合作。他用AI,帮那些想开奶茶店、小吃店的客户,免费生成店铺的LOGO和门头效果图。
客户一看,效果这么好,这么快,基本都会直接在这家广告店下单制作。然后,广告店老板给他返佣。他根本不用自己去拉客户,就坐在家里,动动鼠标,一个月搞几万。
这个案例,你在任何干货教程里都学不到。因为它拼的不是信息差,而是“经验”。是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业结合点。
这种见识从哪来?很多人想找不同的人去聊,但是总会找到一些不靠谱的,今天教大家一种方式,之前咱们叫货比三家,而现在叫货比100家,先加同100个,再去挑选一个到两个靠谱的人去沟通,这个时候就成长最快的。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中国是一个懂人情世故,遇见靠谱的人很难得,直接甩🧧,因为我早期就这么干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把自己姿态放低之后,就会有很多人跟你说真话。
04. 比产品更有效的,是“连接”
如果你现在只有一大堆的教程,或者找了一堆不靠谱的人,其实你还是一个人在跑,相当于一个孤岛,因为你不懂得链接,如果你懂得链接,就相当于拥有了整个大陆。
我说的连接,不是指你加了多少大佬的微信。而是那种可以相互麻烦,相互合作的真实关系。
去年,一个做知识付费的朋友,想开发一套课程小程序,找外包公司问了一圈,报价最低的都要五万。他觉得太贵了,我就找和我链接过的vip问了一嘴
每个人都有档案,详细的做过了解,记得几个做程序员的,问了一下他们有没有这个业务,我都介绍过去了,最后两万就搞定了!
这就是连接的价值,一个价值三万块的差价,两个后来还合作了一个新项目!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节点,只有连接成网,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难道我与生俱来就会写文章?当然是不会的,因为这是之前找同行学习公众号写文章,锻炼下来的
你缺什么就链接你需求的靠谱的人,比如咱们现在在一个社群里面,你擅长写文案,他擅长做流量,我擅长做后端,你们通过我的链接互相认识了,一拍即合,就能攒个项目出来,这种可能性,是你一个人抱着3个T的干货,还有找一些不靠谱的人,学一辈子也学不来的。
所以,我今天想对咱们各位小伙伴说:别做信息的松鼠,远离不靠谱的人
最后给大家一个评判识别这个人靠谱不靠谱的标准!
第一,他有没有免费的试听课?
第二,找准一个赛道加100个同行,之前叫货比三价,而现在叫货比100家
第三,他自身有没有带团队?有没有自营?
第四,敢不敢露脸?发个卡通头像,连个人都不敢露,那是怕什么?
第五种:本身一个产品评分为十分,而你掌握了一分的水平,如果其他人找你学习,你又能教到什么样的程度?
标准确定了,还有3样东西更重要,比干货都要珍贵一百倍。
①是时候抬起头,看看身边的人了。
②多在群里冒泡,多分享你的困惑,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③去找到你的“陪伴”,去开拓你的“见识”,去建立你的“连接”。
多问,不要怕被打击,说真话的人会越来越少,只要说你想听的话,一定对你有所图
未来的财富,不属于拥有信息最多的人,而属于能够驾驭信息,并把人连接在一起的人。



















暂无评论内容